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40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职业教育助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6409 0
  9月3日,由太和智库主办的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北京百仁慈爱公益基金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国饭店协会、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北京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全国人工智能职教集团、杭州萧山职业技师学院、完美世界教育、北京华职教育科技集团、中国时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互联网营销师工作组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出席了线下分论坛,另有逾60位各界嘉宾在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分论坛由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京辉、芮立新共同主持。湖南省湘潭市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利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为分论坛做单元总结发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为分论坛做总结发言。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京辉、芮立新代表主办方太和智库为分论坛致欢迎辞。刘京辉表示,本次分论坛主题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着重探讨职业教育改革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服务乡村振兴,进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一个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也是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应当且必须直面的使命担当。芮立新表示,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与我国经济社会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必然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始终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伴相生,也将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实践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方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经济发展需要以促进就业为优先导向。今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论坛期间,多位与会专家从宏观和实务层面对职业教育与促进就业问题进行了解读。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室主任陈云指出,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8.82亿,就业人员7.46亿,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约1600万,总体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党和政府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统筹起来,总体上保持了就业的基本稳定,但也要看到,一些结构性的失业风险在增多。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保市场主体,二是要保重点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陈宇认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科学技术迭代,组织内外部的经营环境本质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致使组织由传统的科层式结构逐渐转向扁平化发展,就业人员的终身制逐渐被取消,“一次就业”可能将不复存在,更多的将是“终生就业”,也就是可持续就业。应着力构建职业生态链,并实施多元可持续就业服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杨钋结合长期研究认为,毕业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学生就业面临很多挑战,但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侧。相对于本科生,高职毕业生更容易受到冲击影响,就业脆弱性更强。职业教育应与产业链、职业链更好地结合,为学生提供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志群认为,建立更加科学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华职教育集团潘晓莹介绍了基于大数据技术促进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融合的解决方案。

  杭州萧山职业技师学院校长许红平、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理事长刘一沛、完美世界教育首席运营官刘建新分别介绍了技师学院、民办高职院校和企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举措。许红平认为,要想确保职业教育促进高质量就业,就必须解决顶层设计中的认知偏差。刘一沛认为,职业院校要突破学科教育思维,推动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分级分类建设“双师”队伍,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就业场景训练。刘建新认为,以产业标准为引领,开展核心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至关重要。

  乡村振兴是支撑和完善国内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产业兴农、科技兴农、文化兴农,基础在于人才。北京教科院终身所终身教育研究室主任赵志磊指出,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优质资源体系。15%的高职院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超过5000人次,有效服务现代乡村产业的体系建设。职业院校7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有利推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乡村要振兴,职教必进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在农村,难点在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可持续致富能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需要高素质、高端的农业科技人才,也需要中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民。赵志磊呼吁关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地化”培养高素质农民。一是加强乡镇和村成人文化学校的建设,二是赋能县域职业教育试办社区学院,三是加强涉农高职院校建设,四是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五是尽快完善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六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七是重启“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昌平职业学校校长段福生认为,在阻断代际贫困、防御大规模返贫、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深化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昌平职业学校的实践证明,要依据本区域内的情况调动学校的现有资源,特别是要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应对变量、锚定质量,形成职业教育“五子联动”的乡村振兴格局。一方面要发挥长学制优势,建设数字化的适合新农业业态的专业群,另一方面要聚焦镇村干部、乡村振兴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和新农村开展短期培训。

  北京大学医学部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鹰、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胡彬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史利佳、中国时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互联网营销师工作组姜长城先后介绍了河北邢台某机构促进当地乡村养老产业发展、“赢未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项目、河北肃宁电商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等实践案例。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认为,无论是在促进就业还是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政府、院校、企业、研究机构都应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表示,要跳出职业教育讨论职业教育,校企要合作就要有共同的目标,互相理解,彼此包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目前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的情况下,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的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务结合的组织方式实用科学。他表示,刚刚结束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对目前职业教育怎么走给出了指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须拥抱数字科技,必须适应数字技术,必须掌握数字技能,必须提高数字素养,必须增强数字能力。



  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张瑨瑄】


来源:中国网  2022-09-06 16:42




行胜于言 勿忘初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3

粉丝

94

主题
活动推荐
热门新闻
精彩照片
    图文推荐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此心公益 ( 京ICP备18037386号-1 )

    GMT+8, 2024-11-25 04:37 , Processed in 0.03384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