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yj93 于 2023-2-9 09:39 编辑
北京市某公共场所划定的无障碍车位。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磊 摄
罗芳 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磊 近日,北京市将“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的任务清单。就此,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稼琼提交了关于无障碍出行的建议。他强调,无障碍出行是“国家和社会文明标志”,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享文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无障碍建设事业中,北京是先行者。198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1988年,拟订全国第一个无障碍设计规范;1991年建成全国第一条盲道;2004年第一条11.65公里的无障碍公交线开通,同年5月全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2021年《北京市无障碍环境条例》正式实施。 据了解,为筹办2008年北京残奥会,北京每年建设和改造无障碍设施达到1000余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枢纽的无障碍综合改造率也分别达到了50%和80%以上。为迎接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公交、地铁线网基本形成顺畅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王稼琼认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两次盛会从无障碍理念、标准、设备设施全面提升了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目前,北京城区共有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1.2万辆无障碍公交车,占城区公交车总数的80.12%;全部27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459座车站提供了无障碍预约服务,在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位置图和现场招援电话。北京在无障碍出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双奥”遗产。 2021年,北京市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王稼琼说,目前的无障碍出行距“首善之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体现在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不系统、不衔接、不实用、不持续。 “比如,无障碍设施未能完全覆盖各种出行场景,未考虑交通工具间、交通工具与建筑间的无障碍衔接问题,未能从特殊群体的视角考虑无障碍出行设备设施的实用性,部分无障碍出行设施被占用、维护不到位、利用率低等等。究其原因是一体化统筹实施不到位,城市更新工作中多针对单一主体进行实施,缺少系统化解决方案。”王稼琼说。 此外,无障碍出行还存在新技术运用不足、动态监督机制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王稼琼认为,北京应推动无障碍出行设备、设施、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和规范化应用推广,形成可在全市、全国推广的标志性工程。 他建议,首先,结合城市更新工作,专项设立无障碍出行改造的标志性示范项目,全力打造高水平建筑、交通、信息、服务一体化无障碍环境建设。聚焦老旧交通枢纽重点站区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无障碍出行标准;解决交通与建筑的结合部、交通换乘、站台与车厢、差异化人群出行信息服务等问题,打造系统化无障碍出行示范工程;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一批无障碍出行设施装备高端制造“明星企业”。 二是打造无障碍出行平台,逐步整合数字化地图、无障碍交通导乘系统,提升无障碍出行智慧化程度。以发展数字新基建为契机,打造无障碍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建设全域无障碍数字地图,利用北斗精准导航为视障人士提供便捷的生活出行服务,解决盲道利用率低、对骑行和轮椅不友好的问题;提供车站、楼宇内导航、“一键叫车”等特色出行服务功能,提升无障碍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三是将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作为专项内容纳入工作巡查、城市体检等工作中,确保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成效可持续。同时还要组织开展无障碍出行环境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将无障碍出行率作为政府工作业绩指标,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无障碍出行环境进行认证,培养无障碍出行专业运维、管理人才。 四是采用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投资模式,在无障碍出行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市场。 “应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引导基金作用,支持设立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专项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无障碍出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同时协调解决城市出行无障碍改造的用地,对无障碍出行升级改造的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审批。”王稼琼说。 转自人民政协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帖。
行胜于言 勿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