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707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此心公益第十三届义工代表大会理事长黄达致辞

  [复制链接]
37074 1
理事长.jpg
各位合作伙伴、义工朋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大家好!
    非常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此心公益第十三届义工代表大会,共同盘点公益成就,展望发展趋势。在此,我对本届大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喜悦,向长期为公益事业奋斗的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十三年里,我们探讨过情怀与理性、初心与坚持、善意与制度、悲苦与喜悦、专业与成就、过往与未来,这一次次的探讨,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组织、一群一线义工在中国公益迅猛发展之下的惊人、可喜的思想变化和日益成熟。
    “公益是什么?”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读。在很多朋友的意识里,“公益?义工?不就是献爱心吗”大家请看这几张图片——
资料.jpg

    这些是我手中现有的书籍、资料,也许对面的你会感到诧异,“做个公益,还涉及到这么多内容?”我手中的这些书籍、资料的数量不过是整个公益领域里的九牛一毛。传统观念中的“善意”虽始终是公益的基石,但早已不是公益迅猛发展之下的“度量”。
理事长致辞.jpg

    什么是“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哪几类?每类的特点是什么?《慈善法》和《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对个人和组织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社会组织的法定经费来源有哪些?“服务成效”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和义工的区别是什么?组织间合作是否需要签署合作协议?什么是“公益服务项目化”?公益服务是否有成本,有的话,涉及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对公益项目的参与者提出出席频率的要求?政府和公益组织通过哪些途径通力合作?公益组织有没有自我造血的必要?
    这些贯穿我们公益服务的基础问题有着明确的答案,这些答案却像那些资料、书籍一样,一直在“局部范围”内传播着。政府知道、专家学者知道,义工和社会大众并不怎么知道。但是公益并非社会组织领域专业者、从业者的“私事”,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事”,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这部分信息的缺失,使我们看待公益理念和公益行为的角度各不相同。这些认知的不同,又紧接着导致了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不断产生误解和摩擦,进而影响着中国公益的深入程度。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需求和思想意识的不对称。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性影响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引发了全民慈善、全民公益的热潮。次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
    彼时,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总数并不算多,但其中因为关心关注他人生活而参加活动的大有人在。随着社会对国家政策的快速响应,大量学生在未能真正了解、体会公益精神的情况下投入到公益服务中。正是各个层面在普及公益的过程中小小的疏忽,让一些学生对公益的印象从一种可选择的善意,转变成为了毕业、评优、出国,不得已而为之的硬性规定。各大高校内的志愿服务类社团自此开始层出不穷,争奇斗艳,“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开具《志愿服务证明》”成为了公益类社团之间进行规模竞争的最大筹码。甚至出现“买卖《志愿服务证明》”的情况发生。随着中小学校和企业的加入,单从范围上来看,北京地区的“志愿服务全民化”已经得以实现。但这“雨后春笋一般”的公益氛围,产生的是“笋”还是“损”?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是否已逐渐被抛之脑后?
    慈善事业是人们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是党中央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进一步完善慈善事业制度体系,增强公众慈善意识,激发社会力量服务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重视并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号召全民公益,大力推进志愿者工作,这无论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对国民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初衷特别好。但是这美好的愿景在层层下沉时,逐渐失去了一些信息,让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公益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在我们努力向社会更多角落传递公益精神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少说了一些话。比如对上班族,我们有没有说“应该怎样做义工”,应该以什么来作为是与非,好与坏的判断标准;对学生,我们有没有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还是只是给他们布置下定量的“作业”?
    “为了弱势群体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一发心问题如果没有说透彻,我们不难想象当代学生他日成为企业管理者、孩子父母时,会怎样对同事、对子女传达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理解。“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得到证明”、“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口碑和影响力”、“为了政绩”,如果现在不对加入到公益服务中的人们说得清晰透彻,未来他们又怎么能向其他人说的明白,讲的透彻?咱们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当这些“言传身教”被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无数人时,我们数千年以来苦苦追寻和坚守的“善”与“道”是否会变得丑陋与脆弱?我们是否在以善良的名义不断培养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咱们中国人不能自欺欺人。
    如今看似繁华的“公益”,在十年二十年后,是否会变成损害本善和人性的“凶器”?而凶器最终伤害的,大到社会,小到你我。积日累久,则百弊丛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己之力改变、影响“各种不对称”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与潜在危险,这不仅是政府需要在公益现阶段应未雨绸缪着重考虑的问题,更是每个有着“志愿者”“义工”这一身份的你我应肩负的责任。
    数字“13”是一个吉祥、高贵、幸运之数,代表功德圆满与大吉大利。在此心公益的第13年里,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13次,培训讲座46次,爱心文体活动32次,各级各类会议82次,未分类公益活动18次,总计291次,内容涉及老人、儿童、义工、法律、健康、管理技能等诸多方面。此心公益自2009年1月8日成立以来,至今已开展各类活动6000+。从单一的“注重服务对象”,到“注重服务对象的同时注重义工及其子女”的双注重,再到如今兼顾上述注重的同时明确“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形式,注重通过服务来唤醒、号召社会各界对公益形成深入、理性、客观的了解与认知”,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此心人耕耘不断的韧性、智慧和成果,体现了作为一名此心义工的自豪、使命与价值!
    随着过去一年的努力,我欣喜的发现在此心公益的不同活动中,“理性的善意”正在悄然觉醒,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完整、客观地倾听关于公益的故事,开始思考并认识到公益并不是光凭一腔善意就可以做到、做好的,开始有勇气直面追求光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秉德力行,理善求真,凝善务实,这样的觉醒,让人倍感欣慰、倍感骄傲。
    培养健全的公益思维和形成完整的公益模式,坚持情怀为基础的同时,最终促成公民理性公益意识的觉醒。——这是我们每一名心怀善意的公民和有关政府部门所应追求的。于是,今年我依旧满怀希望且固执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觉醒”的公益时代一定会实现!“理性”必将同“情怀”、“行为”、“专业”一起成为善意的标签!成为我们每一名此心人的标签!成为每一名中国义工的标签!
    2022年,让我们一起做勇敢的“觉醒传播者”!
    最后,致敬各位优秀的单位及个人;
    致敬每一位支持公益成长的嘉宾伙伴和合作企事业单位、院校;
    致敬每一位此心不改、温暖如初的义工伙伴!
    祝此心公益第十三届义工代表大会圆满召开,祝每一位此心人节日快乐!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风中赏雪,雾里赏花,快乐回旋......”
    谢谢大家!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4

粉丝

167

主题
活动推荐
热门新闻
精彩照片
    图文推荐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此心公益 ( 京ICP备18037386号-1 )

    GMT+8, 2024-11-22 11:34 , Processed in 0.03423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