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9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声如夏花 爱如芳草”项目2025年第124次活动+肖怡帆+0823

[复制链接]
93 0
爱达颐德老年公寓公益活动带队小结

上周六,尽管天空飘着阴雨,我们一行四人仍如期赴约爱达颐德老年公寓,开启了一场充满温暖与感动的公益之行。更让人动容的是,本次参与的伙伴们本就需在周末完成两场公益活动,却未曾因疲惫或天气动摇——这份坚持的背后,藏着我们共同的信念:比起“远远看看”,亲身陪伴、切实行动,更能为老人们带去真正的意义,也让我们在付出中收获内心的丰盈。

本次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段互动都成为了刻在记忆里的温暖片段。活动伊始,我们陪着老人们一起做简单的健身操,动作虽缓,却满是温馨。结束后一位爷爷不时念叨:“上次陪我聊雅鲁藏布江修水电站的孩子来了吗?怎么没见他啊?”听到这话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眼中“不经意的聊天”,早已在老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份被记挂的重量,让我们更懂公益的价值。

随后的唱歌与“画一棵树”艺术疗愈环节,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老人们鲜活的内心世界。唱歌时,老人们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眼角的笑意藏不住对生活的热爱;而当画笔递到他们手中,让大家画一棵“代表自己的树”时,我们却被现场的每一幅作品深深触动。有年逾90岁的老人,笔触依旧清晰流畅,笔下的树或枝繁叶茂、或挂满果实,仿佛在静静诉说着他们丰富的人生过往;也有几位老人,虽精神看起来矍铄,却因阿尔兹海默症难以将点连成线,可从那些看似“零散”的笔触里,我们能感受到他们过往生活中或许藏着的焦虑与无奈。

期间有个场景让我格外感慨:一位爷爷作画时,他的女儿不时轻声追问“你这画的什么啊?这是树吗?”;转头看向旁边,正是这位女儿,当她的母亲在我们的鼓励下拿起画笔时,她却笑着说“我就说我妈画不出来吧,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不认字,让她画什么画啊”,最终奶奶放下画笔回了房间。其实我多想说,对老人们而言,画出“标准的树”真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停下脚步,透过这些简单的线条,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就像我们总会期待被家人理解那样,老人们也渴望被看见、被接纳,而不是用“会不会”“能不能”去定义他们的表达。

活动尾声,一位奶奶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她的房间,也让我们遇见了一段格外动人的人生。奶奶是文旅部退休的离休干部,解放前曾在旅顺从事地下党工作,房间里整齐摆放的老照片、字画,满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当看到一张年轻男子的老照片时,奶奶主动说起:“这是我老伴儿,当年和我一起做地下党,26岁就因为心脏病走了,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她轻描淡写地讲述着独自拉扯两个儿子的过往,眼里却藏着超越岁月的坚韧。更让我们敬佩的是,奶奶虽年事已高,却始终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不仅不排斥新鲜事物,还把自己的每一份“作品”都精心悬挂在房间里,让养老院的小屋满是家的温暖。她还笑着和我们说,之前因上厕所摔伤,全靠自己一点点活动恢复,如今已能自主行走;临走时,她指着墙上的扇子念叨:“这个框是上次你们来的那个小伙子帮我画的,我已经把柯基画好了,不知道他还记得我吗?”

回望这次活动,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受触动:90岁的老人能清晰记起义工的名字,离休奶奶用热爱把日子过成诗,甚至老人们对“画一棵树”的认真,都在告诉我们——公益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我们与老人们彼此治愈、相互温暖的过程。那些我们以为“不经意的瞬间”,早已成为老人们心中珍贵的记忆;而他们身上的坚韧、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也在悄悄治愈着我们。

在此,我想特别呼吁:曾来过这里的伙伴们,不妨常回来看看——或许你就是那位帮奶奶画框的小伙子,或许你就是爷爷念叨的“聊水电站的孩子”,老人们一直在记挂着你;也想邀请更多义工伙伴走进爱达颐德老年公寓,走进这些可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我们或许总有遗憾,没能多陪陪自己的长辈,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用陪伴弥补这份遗憾,用真诚的倾听与守护,让老人们的晚年多一份温暖,多一份被记挂的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5

主题
活动推荐
热门新闻
精彩照片
    图文推荐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官方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此心公益 ( 京ICP备18037386号-1 )

    GMT+8, 2025-10-2 15:36 , Processed in 0.02971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